发布日期: 浏览数:次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五次来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他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院师生中引起广泛热议,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行动自觉,全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就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音乐学院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专业优势,不断丰富 “音乐节”、“新生入学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作用,引导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内蒙古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身为党员干部,要准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重大问题、部署的重要任务、提出的重点要求,增强思想自觉性、行动坚定性。工作上要结合我校和我院2022年中心工作,着力推进文艺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利用“以文化人”的优势,通过文艺展示、打造重点作品等形式,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关心和关注,也为我们地方高校高水平发展指提出了思想指引。我们要坚定不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念,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同时积极推进大学生艺术实践课堂走入乡村,走进百姓身边,助力内蒙古乡村振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高校是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集结地,教师和青年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特别是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工作的迫切要求。作为一名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应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往实里抓、往细里做,真正让艺术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明了我未来的教育工作方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像石榴籽一般牢牢团结,共建伟大祖国。
2019级舞蹈班学生党员 伏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这让我感悟深刻,大学校园是各民族青年大交流、大融合的地方,无数青春的思想都在此激烈碰撞。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将会在细枝末节的生活中贯彻落实我国少数民族一家亲的大方针,为民族团结进步,国家兴旺发达出力。